不久前,在广东省公布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继会龙楼、碧滟楼后,壶园、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邓仲元故居和会新楼名列其中,至此,惠阳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了6个。 细心的人会发现,惠阳这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大多数经过媒体报道广为人知,而会新楼却最为“低调”,可查的事迹很少。本报记者实地走访了会新楼,并找到了会新楼建造者叶刚的后人,讲述这座客家围屋的故事。 会新楼 楼顶栏杆、会客厅有西洋风格 在叶挺将军纪念园一侧通往周田村碧滟楼的村道上,经过腾云学校不远后,远远望去,可见到一栋与传统客家围屋有所不同的围屋:这座客家围屋糅合了中西建筑风格,颇有“西洋范”。它就是刚刚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会新楼。 会新楼坐北向南,总面阔50米,总进深22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正面有三门,在中间大门上方,嵌有一青石匾,刻有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国立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题的围屋名“会新楼”。 踏入大门有条走廊,连通整座建筑。从大门穿过门厅,进入到中厅,在屏风的挡板上,也有邹鲁题写的对联:“堂构新成,愿毓派椒多衍庆;奂轮著美,乐培兰桂叠腾芳。” 会新楼楼顶用琉璃作为栏杆,角楼里面的会客厅,有拱形圆柱的建筑设计,是西洋建筑常用的设计语言。 后人说 希望将会新楼纳入修缮计划 相对于会龙楼、碧滟楼、会水楼等客家围屋,会新楼算是一座很年轻的围屋了。从外观上看,会新楼并不显得破旧,保存算是比较完好,这离不开叶刚后人每年对围屋进行简易修缮,如修补砖瓦、围墙补漏等。 与惠阳其他客家围屋相似,这座围屋已经多年没有人居住了。“人气最旺的时候,应该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里面曾住了100多人。”叶刚的侄子叶桂林说,到了八十年代,被没收的会新楼归还给叶刚后人,里面居住的人大多外出工作,也都迁出去了。 房屋多年没人住,部分横梁、楼板出现白蚁蛀蚀,屋顶的一些瓦片也被台风掀走了。叶刚的孙子,今年74岁的叶华荣说,仅靠叶刚后人做简单的修缮很难完好地保护这座客家围屋。会新楼曾是东江特委、县委江南指挥部、东纵二支队驻地,如今列入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希望政府重视对这座围屋的保护,将其纳入修缮计划。 对叶刚的印象,叶华荣的记忆不是很多。叶刚离开周田后一直在外面,很少回来。叶华荣说,1943年,叶刚就离开了军队,自己出来从事锡矿生意,只是生意做得一般,几年之后就没有做了。赋闲之后的叶刚搬到了广州居住,解放后,曾有人邀请他到广州政协工作,被他婉拒了。 “我记得在1952年见过,当时父亲在广州工作,带着去看望了他。”叶华荣说,对于当年的事情,记得不太多,之后又回到了周田生活,第二年,叶刚就病逝了。 主人故事 主人叶刚与叶挺、叶辅平同宗族这座与众不同的客家围屋究竟是何人所建造? 会新楼的主人叫叶刚,是秋长周田村人,出生于1901年12月,1953年在广州因病去世。据叶刚的孙子、今年74岁的叶华荣介绍,叶刚与叶挺、叶辅平同宗同族,都是会水楼成发公的后人。叶挺、叶辅平是成发公的第四代,叶刚则是第五代。 叶刚毕业于广州宪兵训练所。毕业后,进入到粤系军李济深的第四军,北伐战争期间,留守在广东后方基地。 1928年春,留粤的国民党军部队编为第八路军,李济深任总指挥。1929年3月21日,蒋介石把李济深扣留在南京汤山,由陈济棠接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陈济棠将粤系留粤部队合编为3个军和10余个师。这时留粤的叶刚升任为团长,驻扎在龙川县老隆镇。1932年,叶刚被编在第62军157师步兵469旅,担任副旅长,旅长是练惕生。部队驻扎在福建漳州。 会新楼就是在这个时期所建的,1933年动工建设,历时3年,在1936年建成。仔细观察会新楼会发现,除了前两个“西洋范”的角楼,后面并没有角楼,这又是为何呢? 据说有两种说法:一是家人在建造过程中超支严重,只好压减后面的角楼。另一种说法是日本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战开始,叶刚要求压缩规模,尽快完工。 其实,这两个说法都不准确。叶华荣回忆说,当时修建会新楼,叶刚忙于部队的事情没有在家里监管建设的事情,交由他的一个叔叔负责监管建房。按照原来的设计图纸,是要建成四个角楼,但因为这个叔叔亏空了部分建房的钱,导致最后不够钱来建设,加上抗战开始,就建成了现在会新楼的模样。 参与“秘密大营救”转移一批在港知名文人及爱国人士 会新楼建成不久后,也就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会新楼和它的主人叶刚,在这场决定着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会新楼在抗战期间,成为抗日驻地,曾是东江特委、县委江南指挥部、东纵二支队驻地。叶刚也在抗日前线奋勇杀敌立下了战功。 1938年1月,叶刚受命返粤,参与南澳岛抗击日军登陆战,并在175师接任469旅旅长。广州失守后,部队转移到粤北,参与了著名的粤北会战。在驻守粤北期间,共参加了3次粤北阻击日军北犯的战役。 据史料记载:在1939年12月的第一次战役中,叶刚率领的469旅负责攻取牛背脊侧翼的鲜水坑。在他的指挥下,以第938团抢占鲜水坑北侧的无名高地,并以火力钳制鲜水坑的日军阵地。此次战役,由于中国军队拦腰截断敌人的联络线,再加上由湖南调来的援军及时到达,以中国军队全面胜利而结束。 更让外界赞誉叶刚的事件,是他参与了在港知名文人和爱国民主人士的“秘密大营救”。1941年末,香港沦陷,一批暂居香港的文化界名人、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处境十分危险,周恩来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连贯组织营救。 惠阳县委负责把已到达坪山附近的文化名人、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接到惠州,然后转送到龙川县老隆。惠阳县委通过叶刚的关系,打通了国民党东江通往粤北地带的旧部下,秘密让路。 “历时半年多的营救,何香凝、茅盾、邹韬奋、夏衍、柳亚子等人安全地撤离了香港,转移到大后方,顺利地完成护送任务。可以说,叶刚对‘秘密大营救’有着重要贡献。”叶华荣说。 知多D 惠阳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龙楼、碧滟楼、壶园、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邓仲元故居、会新楼。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375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西洋范客家围屋会新楼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