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巍巍,涛涛伊河杨柳依,万千风云消散处,宾阳洞开大慈悲。帝后礼佛仪态万方,观佛国人醉。”距洛阳市南郊12公里的(位于洛阳南郊的天然伊阙,因隋唐时正对皇宫南门又称龙门,它以瑰丽的石窟艺术而闻名中外,也是历史积淀厚重的中原大地首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文物景区。为了使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在安全技术防范上提规格、上台阶,实现科学缜密、周全和全天候的监控,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龙门石窟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和省、市要求,从选择设计、施工单位到审阅施工方案,从设备选型,到具体的点线面的施工、测试各环节出实招、求实效,确保财政资金的每一分钱都使在刀刃上,为古老的龙门撑起了安全防卫的保护伞。 一、把握目标,严格管理。 为实现“建设先进的适合龙门石窟环境的优质安防工程,创全国文博系统一流工程”工作目标,龙门石窟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文物局对设计方案的批复意见,多次组织召开安防专题会议,邀请专家学者认真研究分析龙门石窟现状,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整改落实。针对工程施工,龙门石窟管理部门及时出台《文物安全》、《消防安全》、《施工安全》和《龙门石窟安全技术防范三期工程施工管理要求》等管理文件,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强调施工过程一定要确保文物安全,人员安全,注重施工环境,不影响游客正常参观游览。 二、严格规范,科学施工。 该工程在山岭与崖壁上施工,技术要求高,工程风险高,隐秘作业多,施工难度大。龙门石窟管理部门和安防施工单位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安防工程施工前期,成立了工程管理领导小组,综合考虑多方面情况,在技术人员配备、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质量、工艺监管、安全施工要求、工程例会制度等方面形成规范性文件,设专人负责,实行工程责任制。对管线敷设,分线井,水泥基础制作,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操作,所有的立杆、设备箱,从材料选择、高低大小以及外观颜色、文字标识,都认真斟酌,一丝不苟;山顶进口泄漏电缆安装,对每一尺一寸的敷设,都经过精确计算和测量;周界防护网安装在山崖围墙的顶端,牢靠、整齐、规范。所有人都把项目当作了自身的事业,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作自己对人类文明的责任和贡献。从雪天冰地到酷暑高温历时300多天。他们认真地对待一个地钉,半寸接线,从未有一丝马虎。累计共铺设各类管线63000余米;各种摄像机、探测器近400台,形成以防盗报警为主,以图像复核、声音复核为辅,监控中心网络共享和多个支系统软件互通与集成的完整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无论白天或黑夜,不管晴天或风雨,由监控、报警、音响、照明、对讲等设备组成的安防系统如同一个无形的高倍显微镜,将整个龙门文物区域内的一切清晰的全实时呈现在安防管理人员的眼前。无论从上到下,从侧面到正面;从局部的点线面到整体全区域都在国际水准的防控之中。 三、三防结合,确保安全。 为进一步打造安全龙门,龙门石窟管理部门注重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在建立专门保卫处的基础上,专门设立龙门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秩序管理办公室,定期组织政治教育、纪律教育、技能培训和岗位风险意识培训,使值班人员做到工作严谨、技术熟练、判断准确,处事冷静,应对灵活。保卫人员近百名,分成若干小组定时、定路线进行巡检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电子巡查系统设置要求,与监控中心随时保持联络。在核心区设置信息传送设备,定时对巡查区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人力防护的严格落实和巡查到位,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同时,在龙门周围8个自然村选用16位田野文物联防员,配发对讲机、照明等器材,每月发放文物保护补助金,定期对附近文物巡视,既保证田野文物的巡防,又降低了投入。中心值班制度化,人员技术化、职能专业化,使技防系统发挥最大作用。 龙门石窟管理部门对核心区文物的实体防护也非常重视,早在1990年就建立了东、西山梁防护墙,并于2007年将防护墙加高到3.5米以上。在有价值的像龛处,均设立钢制防护栏,在重要洞窟入口设置了整体防护栏和护栏式防护门。在较分散的石龛处使用全封闭的钢制栅栏进行防护等。同时将伊河两岸钢制防护栏改造成为青石立柱式防护栏,并且雕刻有精美的莲花、牡丹花、龙凤和佛像等图案,不仅强化了实体防护,还改善了景区环境。 龙门石窟以其安防工程设计科学严谨,防范布局合理;设备技术前瞻性强;施工甄巧隐秘的特点,赢得了省文物局专家组认可,顺利通过验收。龙门石窟安防工程作为守卫龙门安全的“电子警察”在河南文博系统树立了安防工程标杆,为文化遗产的安全撑起了保护伞,推动了河南省文物安防工程迈上了又一个新的台阶。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392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龙门石窟出实招求实效撑起文化遗产安全保护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