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邢氏宗亲成立了邢台市邢侯研究会。2014年,邢氏宗亲会召开,决定推进以邢侯公园为核心的邢文化产业发展。目前,邢氏宗亲已经形成了投资“邢侯公园”项目的初步设想。 据全国邢氏宗亲理事总会副会长邢学东说:“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项目规划、申报等工作,力争将邢侯公园建成邢台的又一张城市名片。”邢学东说。 穿越时空,邢国墓地是邢台文明史的见证。1993年,葛家庄墓葬发掘的文物被省文物部门保管,发掘后的墓道和墓地遗址已被回填保护。邢国墓地周边,除了那块石碑,还有民房、农田、厂房,似乎看不到古邢台文化的印迹。 今年,市文物管理处与省级文物部门协商,将葛家庄墓葬发掘的文物引回本市。目前,《邢国墓地保护规划》正在加紧编制,该规划通过后,邢国墓地的保护就有了专门法规。寻找邢国都城遗址,文物部门正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寻找城墙的位置。 省文物局项目处处长张文瑞在研讨会上表示,邢国墓地的保护规划,从长远考虑,应该定位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邢国墓地位于邢台市区西部,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既能做考古展示,又可以做游园,考古和公园结合起来能吸引更多游客。”张文瑞说,就目前的条件看,邢国墓地已经具备了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初步条件。 “建设遗址公园,既能保护遗址,又能将邢国墓地的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市文物管理处处长助理张明表示。 本报记者甄玥琨文/图 2015年9月1日,本市举办邢国文明研讨会,来自中央、省、市的有关专家认为,邢台将邢国文化作为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来打造,对标志性的遗址进行有效保护、复建。 市领导王荣丽、周世伟、史书娥、赵子庆出席研讨会。 省文物局专家贾金标介绍,1993年邢台桥西葛家庄发掘了一个大墓,后经查证为西周时期的邢国墓地,共发掘了11座邢侯大墓和500多座贵族墓。邢国墓地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邢国墓地”被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孙机、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郝本性、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丁孟等专家认为,邢台拥有3500年的建城史,尤其是邢国墓地的发现,为“邢国地望邢台论”与“邢氏之源邢台论”提供了有力的实物支撑,将邢国历史文化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邢国墓地石碑南侧是葛家庄村、东董村,石碑以北是东西走向小路,向西一直延伸到滨江路。 以石碑为基点,向东415米,向西740米至滨江路东侧边线,向南14米至葛家庄村北古壕沟,向北251米,这个狭长范围,是邢国墓地的保护范围。 9月17日下午,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处长助理张明再次来巡查。周边的村落和厂房,让人难以想象,地下大规模的商周墓葬,该是什么情景。 “1993年至2001年,省、市文物部门对葛家庄村以北的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张明说,发掘完成后,墓葬被回填保护。 石碑以西的区域,还有很多墓葬尚未发掘。保护这片土地,是本市文物部门的重任。 邢国墓地位于桥西区葛家庄附近。1993年在河北轮胎厂扩建工程时,发现这个区域是内涵丰富的先商遗址及分布密集的周代墓群。 附近先商遗址灰坑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特殊,规模较大,有的灰坑直径近10米。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邹衡在葛庄遗址现场论证会上说:这个遗址对于先商文化研究很重要,进一步证实了商人起源于河北的论证。 周代墓葬群已钻探出近400余座,现已发掘了230余座。10号大墓为土坑竖穴带有斜坡墓道,进口处有石头遗迹,该墓全长54.8米,墓道长47米,宽4.6米,墓室长7.8米,宽5.6米,深达15米。在墓道与墓室连接处置有一车并出土车饰件。 发掘者根据墓葬的规模、车马饰件的套数及棺椁规制以及大量包金随葬品和带铭文的铜戈来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是春秋时的邢侯墓。故宫博物院金石组组长丁孟说,基本上肯定了周初的邢国是建立在这里的。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邢侯文化、邢国历史,并就邢侯文化产业园建设等提出指导性建议。他们建议,将邢国文化作为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来打造,对标志性的遗址进行有效保护、复建。 专家们说,申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需统筹考虑周边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完善等因素,做足细节;以邢国文明为组成部分的文化建设应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建设有特色的城市。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4099.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保护复建遗址打造邢国文化名片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