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3岁的杨新华,退休前的职务是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与文物保护结缘,他就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一行,将30多年的青春奉献给南京的山水城林。谈及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杨新华有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感慨。面对现代快报记者,他回顾了这些年来亲历的几件事,或许从这些故事当中,我们能看到南京人处理城建与文保关系的演变。 曾被施工单位“软禁”过 1984年,杨新华从一所小学借调到雨花台区文物复查办公室,身份从小学教师变成了最基层的文物工作者。雨花台区是南京的“文物重地”,然而当时的文物发掘和保护工作远不如今日,杨新华骑着自行车,挎上一个小黄包,包里装着相机、纸笔、烧饼和水壶,就开始奔忙。 在他的印象中,那个年代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城市的普通建设者,普遍不拿文物保护当回事。“那会儿工地上常有的事情是,白天挖土发现了文物,就用土悄悄盖上,等晚上开挖掘机碾过去。”杨新华说。 有一次他听说一处工地上发现了文物,但是工地并没有停工,很着急,便马上蹬自行车去现场。工地就在如今的雨花小区里,他还记得,自己对着推土机里的工人大喊大叫,让他马上停下作业,但是对方完全不理会他,依然开动机器。眼看机器手臂就要伸向可能埋藏着文物的位置,怎么办? “我从包里拿出工作证,举过头顶,站在推土机前面让他停下来。”杨新华承认自己很害怕,所以当时是背朝推土机站立。他用自己的身体拦下了推土机,也保住了下方的文物。 老杨还在铁心桥被“软禁”过。“听说工地上发现了文物,我和电视台记者一起赶到现场,施工方把我们请进一间屋子里喝水,谁知道马上离开还把大门反锁。”他说,那会儿还没手机,根本没办法联系外面,一直到晚上施工方才开门把他们放出来。 遇到的事儿多了,杨新华也会乱想。“那个年代交通不发达,通讯方式也落后,有时候一个人走在野外的杂草丛里会踩到蛇,常常会想,如果哪天被毒蛇咬了,栽倒在草丛里,肯定别指望有人救我。” 文物保护中的种种艰辛,家里人并不知情。杨新华说,因为怕家里人担心,他从不和家里人说这些事,“干一行就要认真做下去,我也就是对我的工作负责任罢了。” 正在申报全国文保的民国建筑被毁了 杨新华说,从事文保工作几十年,最让他感到痛心的是,第三次文物普查(2007-2014年过程中,在六合南化三村发现的工业遗存被拆毁了。 成排的青砖黑瓦、老虎窗格局的小楼,虽然单套面积50平方米都不到,但成排成排连在一起,非常有气势……2008年,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工业遗存的发现,让文保专家们兴奋不已,这里老厂房、老机器、附属建筑都保存得非常完好。杨新华说,他们不下三次进行实地考察,把老厂房、老机器一一进行登记。对南化三村的老建筑也进行了考察和“体检”。 “这些老建筑高约7米到8米,二层为楼阁设计,有的10套一排,有的11套并作一排。每间房子里,都有通往阁楼的楼梯,由于空间比较局促,楼梯也很有意思,很陡,每级楼梯板大约10厘米的样子,只能安放半只脚。”杨新华说,南化三村是过去永利铔厂的附属建筑,像这样成片成片的近现代工业遗址,旁边还有碉堡,加上周边特有的环境风貌,全国都难得见到。 但是,2011年4月,南化三村的老房子被成片拆除。“我们下了停工通知书,也对这种破坏行为进行了相应的处罚。但无法挽回。”杨新华回忆说。 据当时媒体报道,南华三村一带从2009年开始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就在2011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之前,南化三村大部分建筑就已被拆除了。 宝船遗址之争:与区领导顶牛 坐落于南京龙江的宝船遗址公园,是南京市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投资开发的一座融旅游、纪念、展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遗址性公园,几百年前这里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造船厂。市民如今徜徉在这个公园里,既能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郑和宝船,重温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又能当作大型的绿地公园休闲。 然而在2000年前后,宝船遗址公园却险些被用作房地产开发。当时,杨新华已经在南京市文物局任副局长,他记得,针对宝船遗址所在土地是否开发,区领导的态度是,“文物保护部门只要负责把资料留存下来就行了,这一片荒地留着干什么?” 他的回答掷地有声:“这是市级文保单位,不能动。”眼看自己的声音微弱,杨新华也祭出尚方宝剑:1992年经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到了龙江宝船遗址公园。 “有个副区长对我说,建设肯定要进行,你能拿我怎么样?我当时脾气也上来了,告诉他说,我是不能拿你怎么样,但是我要把你写到书里,让后人提到这件事,就知 道你!”杨新华说,几经较量,宝船遗址公园终于被保住,面积也最终被确定为198亩,这在寸土寸金的城中,已是非常不易。 “曲线救国”抢救下中山陵邮局 除了宝船遗址公园,中山陵邮局也是让杨新华印象深刻的事例。 杨新华在南京市文物局工作时,有一天接到朋友的电话:“中山陵那边有个房子不错,看上去有年代了,正在搞拆迁。”杨新华到现场一看,确认这是民国建筑,很快就要拆到主体建筑了。 “这个民国建筑看上去还是很不错的,我找到领导商量,但是这个房子不是文保单位,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人家停工。”杨新华很着急,但一时也没想到办法。直到即将拆到主体建筑之前,他才和同事想到了主意。“我们用文物处的名义给中山陵园管理局发函,希望在摸清楚这所房子的来龙去脉之前,暂缓拆除。” 停工之后,他马上找专家来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不能动:建筑是一所民国邮局,1934年,老邮局作为当时新建的国民政府高官别墅区——陵园新村的公共配套设施而建,据说宋美龄就经常来这里寄信。 2006年,中山陵邮局被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如今中山陵邮局已成中山陵里一景。杨新华说,按照规定,这种非文保单位要想拆除,文物部门是保不住的,从一开始的无处发力,到后来的灵机一动保护下来,他自己感到“有些小得意”,同时也觉得这是文保观念进步的标志之一。 盼总统府照壁回归、鼓楼修缮 纵观30余年的文保工作生涯,杨新华觉得进步是很明显的,“大家都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作用,越来越认同文物保护的意义。”这让他备感欣慰,要说期待,他觉得那就是有些重视更应当落实到行动上。 比如说总统府大照壁。大照壁原本耸立在长江路总统府前,正对着总统府大门而立。这座恢宏的建筑曾经是长江路上民国建筑群中特色鲜明的一个。2002年大照壁在城建施工中要被拆除。“我当时赶到现场,站在摇摇欲坠的大照壁下面,要求停工,现场施工单位也同意了。但是,当天夜里,他们就偷偷拆除了。”杨新华清楚地记得现场的惊险,一旦照壁倒下来,自己非死即伤。 被拆除后,照壁的构件被保留下来,政府部门也答应重建,不过至今还没有恢复。 鼓楼的安全也是杨新华多年来担忧的问题。南京的鼓楼始建于明代,是南京城中标志性的历史建筑之一。“鼓楼修过好多次,包括地铁部门也修过,但是一直有问题,到现在还多处漏水。如果真的修好了,那怎么会漏水呢?”杨新华觉得,如果文保资金有限,那就用到刀刃上,鼓楼的维修是一件很紧迫的事。 “我们用文物处的名义给中山陵园管理局发函,希望在摸清楚这所房子的来龙去脉之前,暂缓拆除。”停工之后,杨新华马上找专家来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不能动:建筑是一所民国邮局。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4362.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杨新华的南京文保30年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