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注定了这座城市的特色是新旧文化交相辉映CFP供图 前不久,南京地铁5号线因为沿途有183处文物点,涉及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地铁5号线的选线规划设计上报国家文物局后,被国家文物局“暂否”,要求南京对所报“选线规划设计方案”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改。南京的文保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好事,体现了“城建为文保”让步的观念。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地上地下,文化遗存多多。在一个举国大开发大发展的年代,在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在某一个集中改造开发的阶段,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好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变,也在不断地进步。 城市需要日新月异,也需要文化品格和历史内涵。 在南京,城建与文保最终从各执一词,走向了协商与妥协。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徐萌马乐乐 上世纪80年代 南京第一次“摸”文化家底 朱自清曾经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1982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随后,南京市、区开展联动普查,查阅相关资料和座谈,制定保护规划。但是当时哪些是古董、是宝贝?人们的心里还没有谱。 1984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南京也开始了对文化家底的搜寻、普查工作。当时,原本是小学老师的杨新华,被借调到雨花台区做文物普查工作。“当时,雨花台区做文物普查的,就我和王梅影两个。”王梅影年龄比较大,在外面跑的就是杨新华一人。当时的牛首山还比较荒,草丛一人多高,文物普查人员没有定位仪、没有手机,只有一个老旧照相机,杨新华每天带着馒头,背着一个破包,田野、山上到处跑,为雨花台区的文物建立“家谱”,之后,列入文保单位。 也就是1984年,南京出台了第一版名城保护规划。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童本勤对现代快报记者介绍说,当时的名城保护规划对南京的山水格局、历史格局,以及其中的历史文化资源,都确定了保护名录,划出了紫线保护范围,“当时南京属于全国第一批画出紫线规划的,而第一版保护规划提出大南京概念,在全国也很出名。” 当时,公众对于保护文化遗存并不太理解。童本勤说,人们觉得南京老房子多,不够现代化,想在城市建高层建筑,“新街口金陵饭店成为必游景点,人们都要去旋厅鸟瞰南京城,而老房子、老建筑又老又旧,没什么用,我们想保还常常遇到困难。” 上世纪90年代 张府园南唐护龙河被毁 “上世纪80年代,南京城内的建设还不多。”南京大学教授蒋赞初回忆。但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和“文保”这对兄弟,就遭遇上了。1990年前后,中山南路南下工程,首次打破了原来的老门西的格局…… 1993年,66岁的蒋赞初退休,他和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三人形成了“三人文保小组”,为南京的文保鼓与呼。让蒋赞初至今感到痛心的是,上世纪90年代,张府园改建住宅楼时,挖到了南唐时期的护龙河,但随即被毁掉了。 “当时挖出来的护龙河有20余米长,宽三四米。当时我、潘先生和江苏省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我一看,河两边护岸石头和南唐二陵的一样;而且这段护龙河在史料上有详细介绍,我们都觉得成为省级文保单位不是问题。”蒋赞初回忆说,当时他们向有关领导建议,立即把这处护龙河升级为省级文保单位。潘谷西说,他本人免费为这处小区设计个亭子,让这段护龙河变为小区绿地,可以供市民参观、休闲。但是,施工单位连夜让民工把石砌的护龙河驳岸起掉。第二天,蒋赞初他们再去时,对方说,“石头已经取出来了,你们不是要石头吗?”后来,这里又发现另一段南唐护龙河,但也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 “南唐是南京重要的一段历史,但现在南唐的遗存,只有南唐二陵,主城区内没有任何遗存,这让我深感痛心。如果保留下来了,现在肯定是一处省级文保,还是一个旅游景点,多好。”蒋赞初摇摇头。 2006年、2009年 南京响起“救救老城南” 20世纪初,南京旧城改造如火如荼,考古铲跟在挖土机后面忙碌。“那时候,马道街拆迁,因为房子特别好,每天都有上万人围观。”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薛冰回忆。 让公众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告别老城南事件。老城南是南京的根,从南唐始,历经明清和民国,都没有大的变化。老城南以中华路为界,中华路东为门东,中华路西边叫门西。门东以代表科举文化的贡院为中心,包括为它服务的书坊印刷业与商业娱乐等设施,也分布有一些手工业区和居民区。门西是以丝织业为中心的工商业区,也有一些居民区和寺庙。 “都说,甘家大院是南京99间半,其实老城南有不少99间半。”蒋赞初说,拆迁之前,颜料坊的山西会馆,就堪称99间半,但后来被拆掉了。“老门东也有99间半,别的不说,沈万三故居就称得上是。”到了2006年,在“打造一个新城南”与“利用拆迁费来拉动居民消费”的口号下,有关部门开始拆迁成片的老城街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拆迁门西地区秦淮河畔的传统丝织业中心地点——颜料坊与牛市街区。“街区中,和云锦有关的建筑、云章公所等都保存得很完好,但当时,我们赶到的时候,就连南京市级文保单位牛市64号清代建筑也被拆字上墙了。”蒋赞初回忆。 2006年8月,16位国字号文保专家上书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恳请停止拆迁;8月17日,快报记者陪同南京文博界二老蒋赞初、梁白泉,以及著名作家叶兆言来到颜料坊、牛市拆迁现场,作别老城南。之后,快报用8个版篇幅推出的“老城南”专题,打动了成千上万南京人的心。 2009年6月,还是因为南京老城 南的拆迁改造,专家们又上书相关部门。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组成的调查组随后抵达南京,短短三天时间,向负责老城改造规划的专家了解情况,与递交呼吁书的专家学者座谈,到老城南拆迁工地现场调查。三天紧张调查之后,调查组作出了立即停止甘熙故居周边民居拆迁改造工程的决定。 2010年 南京向“大拆大建”告别 “近30年来,从对文保建筑的保护拓展到对历史街区和老城区整体的保护、从文物保护拓展到文化遗产保护,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伴随名城保护进步的,是现代化进程中被唤醒的文化自觉。”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800美元—3000美元之间,城市面貌变化最大,文化遗产破坏最重;人均GDP在3000美元—8000美元之间,文化消费成为必需,保护文化遗产成为共识,但保护常常为建设让路;”龚良介绍说:“一旦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人们会主动寻找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城市改建和千年文脉传承,在两者的不断碰撞中,局势也悄悄发生着变化。“就拿地下文物来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洛阳已经有了地下文物管理条例,而南京的地下文物管理条例到1999年才出来,管理条例上规定,建设单位遇上文物要主动上报,进行考古发掘。”蒋赞初说。 一系列的文保条例,也在不断出炉。2010年,《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下称“新《条例》”12月1日正式实施。南京大学学者姚远认为,这是南京向“大拆大建”告别的标志性条例。姚远说,南京市规划局、市法制办、市文物局等部门参与起草的新《条例》,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其中三大关键性的变化,值得肯定。 “新《条例》在总则第三条确定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保护原则,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政府主导’和‘整体保护’的指导地位。”姚远表示,作为新《条例》的第一个实践案例,《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提出改变以往资金就地平衡、就区平衡的旧模式,由政府投资进行保护。 第二个变化是,新《条例》推动公众参与,保护兼顾民生,这是保护手段之变。第三个变化是,变“先出让,后考古”为“先考古,后出让”,重视地下遗址保护。新《条例》第四十条提出“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事先委托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出让或者划拨地块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这一转变意义太重大了。”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说,“考古铲追着推土机,折射出多年来的文物保护的困境。如今,考古部门可以在土地出让前进行考古发掘,既有利于文物保护,也便于土地的后续规划。” 2014年 公布1509处不可移动文物 过去,城市建设中,往往有的老建筑被拆掉了,建设部门会说“我不知道它的历史价值,不知道它是文物”。 2014年,南京市文广新局官微“@南京文化发布”连续公布了南京11个区的不可移动文物,总计1509处。这些新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涉及方方面面,遍及南京各个角落。1968年建成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41岁的五台山体育馆、31岁的金陵饭店……南京的文物保护步入了一个不以“年龄”大小为标准,只要有文化、艺术、历史价值,就应保尽保的全面保护时代,也可以说是“大桥时代”。 1509处不可移动文物加上之前的南京市级、省级、国保级,南京的文保达到2300多处。南京市文广新局一位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也许,公众眼里,就是知道了身边又多了几处文保,但对于文保来说意义非同小可,公 布为文保后,这1509处文物就被依法保护了,谁也不能拆它们。 与此同时,南京文广新局聘请了一大批文物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走入田野、大街小巷,记录南京文保的变化,如果发现毁坏文物现象,立刻上报给文物部门,让南京市文化综合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执法。 当下 “文化先行” 各路专家意见都一致了 “我10年前开始作为南京市规划的专家成员,这10年来,深有感触。”薛冰说,南京现在迎来了建设和文保的最好时机。 “早几年,参加规划会,每次都感觉很紧张,有时会感觉很无奈。有的规划专家论证会上,因为出于愤怒,会顶牛起来。”薛冰说,每次规划会上,参加会议的有建设、交通、环保、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学者,每个专家的发言,最终都要形成文字,专家要在上面签字。以前,专家们的意见会出现非常大的不同,而现在,不管是建设、交通还是环保,大家的意见都很一致:文化先行。 “前天,我刚参加了有关下关大马路的专家论证会。原来的规划中,这条大马路的容积率是2.5,意味着旁边楼房的高度为25米左右,会把 民国时期的文物遗迹都‘盖住’,但在专家论证会上,建设方主动提出来,把容积率降为1,也就是说旁边建筑的高度降低为10米至15米高,要让民国建筑露脸。”薛冰说,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这说明,大家都是有心保护文物,文物为重。 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说,这是建设和文保之间的一种理性传递,在文明进程中,建设和文保会不断取得共识。“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的见解会慢慢趋同,不是权大嘴巴就大,钱多嘴巴就大,而是在建设和文保间,找到共识,相互协调。” 首次吸纳高校师生 参与历史风貌区的规划 “南京的文保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阶段。”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南京市的建设项目涉及到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都会主动上报国家文物局,走程序。尽管地铁5号线选线方案被国家文物局要求修改,但对南京来说,这是一次进步。 南京规划局名城保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前地铁遇上城墙,想穿就穿了;但现在会想到上面有城墙,我得小心一点,谨慎一点,态度上有了转变。” 在规划上,南京也不再是专家说了算,而是首次吸纳高校师生志愿者参与历史风貌区规划保护与复兴。今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志愿者们,对小西湖片区进行了调研,阴暗潮湿的老宅子下雨就漏水,没有起码的厨卫配套……这里的建筑虽然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空间格局,但环境差,公共配套设施缺乏。这里该如何改造?志愿者们在小西湖片区泡了111天,并且交出了答卷,为这里的老房子设计了规划方案。 多年高度关注老城南保护与复兴的南京大学青年学者姚远表示,这一创举将成为国内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一个里程碑。 未来 近现代建筑有望 在“十三五”纳入保护 从1984年第一版名城保护规划到2012年第四版规划,保护对象有了很大拓展。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童本勤介绍,不仅是文物点的保护,而且拓展到了街区、古镇古村、重要的近现代建筑、非文物的一些民居,都列入了保护对象,对老城也提出了格局整体保护的要求。 据介绍,南京城墙外围的工业遗产和古镇古村,在第一版和第二版规划制定时,可能才刚建好,不算遗产。三十年过去了,现在也被列为保护对象,共同反映南京发展历程。 相关负责人透露,近现代建筑也是南京的一种特色,打算在“十三五”期间保护起来。另外,老城南的打造也会继续,包括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和小西湖历史风貌区都会继续推进。相关负责人透露,“现在还在做方案,但保留原住民和老南京生活的宗旨不会变。” 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介绍说,现在南京各个区县对于文保也越来越重视。江宁区邀请以贺云翱领衔的专家团队制作了一个200余处物质遗产的全覆盖保护规划,从今年开始,江宁区每年会拿出500万来落实保护规划的实施。“这个保护规划,是从现在一直到2030年的,把不同的物质遗产设计了20多种方向,有的可以变成遗址公园,有的可以变成博物院,有的变成社区小品……这种做法,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对话著名文保专家蒋赞初 多年呼吁 有遗憾,也有欣慰 冬日暖阳让房屋变得明亮。88岁的蒋赞初面前堆放着很多报纸,他每天都在看报,关心外面的变化。说起南京的规划论证会,他说出于年龄、身体的考虑,从去年开始已经不去参加南京的规划会了。 改革开放后,蒋赞初被聘为江苏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组成员和南京规划委员会委员。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为南京文保鼓与呼。“有痛心,也有欣慰。”这是蒋赞初对南京文保的感受。 现代快报: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文物保护工作的? 蒋赞初:大概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山南路南延,首当其冲的,就是老门东、老门西。但我们知道消息时已经晚了。真正第一次参与保护,是在90年代张府园小区建设时。当时,施工方挖出了一条南唐皇宫护城河的遗址,石头驳岸很完整,建议列入省级文保,保护下来,但最后以失败告终了。这让我感觉非常遗憾。 现代快报:文保这么困难,为什么还要这么坚持? 蒋赞初:能保多少就保多少吧,总不能眼看着不说。 现代快报:这么多年下来,您的感受如何? 蒋赞初:有遗憾、有痛心,也有欣慰。南京明城墙保护得非常不错,近现代建筑也保护得不错。感到最欣慰的是,六朝博物馆建成对公众开放了。六朝是南京非常重要的时期,当时的皇宫就在现在的南京图书馆、六朝博物馆一带。2008年6月,因为发现六朝建康城的城壕,我建议在遗址范围内建立一座“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博物馆”,以原地保护一段外包砖的夯土城墙以及附近遗址中发现的重要遗迹和遗物,如砖铺道路、石柱础、瓦当铭文砖与釉下彩瓷器等。这个建议经过6年的酝酿、磋商与筹备,终于在2014年8月,以“六朝博物馆”之名得以实现,也算实现了我的部分夙愿。 还有南唐伏龟楼。伏龟楼建于南唐或稍早的杨吴时期,是一处集军事防卫与登高观景于一体的遗迹,是目前南唐建都金陵时期城内唯一幸存的遗迹。现在伏龟楼保护了下来,而且对公众进行展示,不容易。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4484.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南京近现代建筑有望纳入保护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