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金奖作品 本刊驻京记者 韩涧明 2010年8月1日,第三届上海神工奖评选揭晓。来自全国主要玉雕产地共计426件作品云集上海,最终评出创新金奖16 名及其他奖项 在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会长孙敏看来,本届神工奖体现出了海派玉雕的特点,同时,主办者“海纳百川”的理念――以海派玉雕与全国各地玉雕彼此碰撞融合,也被广泛认可和接受。那么,来自上海的玉雕风尚究竟传递了怎样的信息?本届神工奖的哪些动向值得收藏者特别关注?记者就此对孙敏进行了专访。 记者:从本届神工奖现场展出情况看,参评作品很多,参评地区的覆盖面广,观众在现场也感觉到展览的可观赏性很强,我们是不是从中可以看出,这几年全国玉雕已经呈现出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孙敏:本届神工奖,作品来自全国15个地区,基本涵盖了除岫岩外的内地主要玉雕地区。从参评作品看,全国玉雕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且已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大交流、大融合、大繁荣的发展态势。例如,苏州在仿古件创新上异军突起,十分抢眼,徐州地区的玉雕水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白玉之外,广东、云南地区的翡翠玉雕在创新性、精致性上突飞猛进,成为本届神工奖的一大亮点。河南的独山玉玉雕,也拿出了大型山子巧雕《寿比南山》这样十分经典的传世之作,总之,本届神工奖已真正成为玉雕行业的盛会与玉雕行业和谐发展的平台。我一直认为,神工奖的吸引力来自于上海这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大都市,这是与上海的地位相匹配的,其中既包括海派玉雕本身的吸引力,也来自于大家对“海纳百川”理念的认同。 记者:神工奖标榜海派风格,那么,如何理解海派风格在本届神工奖上的表现? 孙敏:就海派大师表现来说,像黄罕勇和崔磊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海味十足,代表了当代玉雕的发展方向。 黄罕勇的作品《辟邪》,运用了西方雕塑的元素,采用了中西合璧的方式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瑞兽的开脸、造型等,细节逼真,略带夸张,而且创造性地把辟邪的脊梁骨雕了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行内对这件作品评价相当高,认为是当代玉雕的新突破。 崔磊的作品《天真》,打破了过去制作玉雕作品时玉料要掏、要挖,要切开了做的传统,就在原石表皮用纹饰与书法赋予文化含义,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记者:创新一直是神工奖所追求的,从今年的获奖作品能不能看出大家把作品创新当作努力的目标? 孙敏:去年我说简约、精致代表当代玉雕潮流,今年我又加了四个字:创新、人文。我觉得,当代玉雕必须以创新为主导,中国玉文化传承也是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延续发展的,玉要跟上当代人的时尚需求和审美需求 你像我们过去一做双人像就是“和合二仙”,而在今年神工奖上你会看到一件作品叫《伯仲运财》,作者是莫德恩,这件作品在处理上是用白玉红皮来俏头顶的红色,以“伯仲”作为表达主题,主题变了,感觉就变了,也因此很耐嚼,很有味道。我们知道西方有名画叫《维纳斯的诞生》,是维纳斯从蚌壳里走出来,而在玉雕上,我们今年也见到了一件作品――《蚌中童趣》,白玉的材质感觉以及东方传统审美在这件作品上都得以表现,但它的表现手法是新的。再如,邹作志的俏色作品《蜗牛》也是充分利用了材质本身的特点,惟妙惟肖,很多观众看了也都很喜欢。 记者:每年大师在神工奖上的表现都很值得关注,像宋世义大师,上届时他的一件玛瑙作品《江南情怀》就很震撼,本届他的两件作品也是这样,像珊瑚作品《天女散花》,无论是材质还是依据材质所进行的巧做,都让人过目不忘,而《裸女》则是西洋风格的圆雕辅之以花丝镶嵌,您怎么评价这样的大师作品? 孙敏:以宋世义为代表的老一代大师,在玉雕艺术的追求上也是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裸女》这一创新作品充分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完美艺术效果,具有当代玉雕的标志性特征。我认为,《裸女》是宋世义大师对当代玉雕艺术的重大贡献,在他的玉雕生涯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记者: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理由老师这几年在潜心研究玉石审美,他就特别关注海派玉雕大师翟倚卫等人的作品,并提到了意境的观点,我不知道,注重意境表达的作品在神工奖中有多少体现? 孙敏:翟倚卫是新海派玉雕的一位代表性人物,我认为,他的作品具备了创新、人文、简约、精致的艺术特点,往往笔简意满、象尽意不尽、无声胜有声,给人一种回味含蓄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我们当代玉雕所追求的境界。 翟倚卫而外,本次神工奖另一件作品《姑苏一隅》,是海派玉雕大师孙永的新作,也体现出这种意境追求。作者表现的是苏州园林,但并没有以我们过去常见的方式去雕亭台楼阁,而是从苏州的一面墙、一扇窗、一盆花……来展现苏州园林之美,隽永深邃,耐人寻味。 记者:我觉得今年翡翠作品在神工奖上的表现很有意思,像金德恒是第一次参加神工奖,其选送的作品拿到了一件创新金奖,一件金奖,一件最佳创意奖,还有三个银奖,选送作者将这些作品做成类似明信片的照片,都配上了诗词,感觉很有想法,像这些翡翠作品到底体现出怎样的一种取向呢? 孙敏:我再给你举另一个例子,你看有一件来自广东的翡翠作品,于丰也的《巧莲》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巧莲》并不是采用好的原料,但雕出的荷叶、莲蓬,非常有味道,这样的作品突破了翡翠只能卖原料,卖材质的困局,更加注重巧思。在玉料紧张的情况下,这是一条新路――通过精心设计,翡翠的中低档玉料一样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对于玉雕行业很有借鉴意义,对重材质、轻创意的倾向是一种扶正。 记者: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微雕应用在了翡翠作品上,而且这样的作品又不是完全微雕,是既有正常大小的传统俏色雕刻,又有微雕结合,这就是获得金奖的作品《六豹图》。这件作品的作者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理念,说要用“极限方式”体现一种“无”的境界,他理解的“极限方式”就是微雕,您怎么看这样的作品? 孙敏:《六豹图》是上海工艺美术大师袁耀的作品,他的微雕在玉雕界独一无二,所体现的“无”是其挑战玉雕艺术极限的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创新形式,这从另一个侧面充分展现了当代玉雕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记者:今年翡翠门类中另一件事情也极富戏剧性,就是两位不同的作者同时选用了同一种材质――墨翠,做出了画面几乎完全相同的同一题材的作品,即林冲雪夜上梁山,单看两件作品,我个人觉得很有味道,而把两件放在一起,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孙敏:今年神工奖出现的同一题材同一材质的作品,实属罕见。我认为有两方面的解释:首先,《雪夜上梁山》其母本应该是有一个画家画出这样一幅画,两位作者分别看到了这幅画,都认为可以借鉴在玉雕上,而手中的墨翠恰恰是带白点的,他们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巧用了这个白点,所以出现了同样题材、同样材质、相同工艺的两件作品,这个角度讲,这也许算是一种巧合。而另一方面的解释就是,我们的玉雕师们,在文化修养、艺术功底、创新性思维上还很欠缺,往往会给人一种仿作之嫌。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5836.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海风吹来,写在第三届神工奖之后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