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一睹《清明上河图》芳容,排队长达14小时。进入展厅,仅仅三分钟的停留,让人意犹未尽。再往后,又将是5年的等待。 这一幕不仅发生在近期的故宫特展上,也是不少文保景区的缩影。只见人群难见景的状况,不仅让游人体验大打折扣,更令景区的文物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 专家学者在接受《法制晚报》采访时纷纷表示,文物保护是发展旅游的基石,也是一道绝对的需要优先解决的命题。但保护的目的是更好地向世人展示和分享艺术瑰宝,这就要求景区管理者以“智慧管理”的方式,实现文物保护与开门迎客之间的动态平衡。 景区供求矛盾加剧 文保底线遭踩踏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百姓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历史文化景区成为游客追捧的目的地。全民旅游热潮正在来临,并将在未来变成一种常态。 但就在旅游业渐进繁荣的当下,由于景区接待能力有限,部分文物已经显现出“吃不消”的现象。有媒体报道,近年来,故宫的一些路面、台阶因游客太多而已磨损,甚至出现地砖坑洼开裂的状况;莫高窟洞窟内因大量游客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参观,呼出的二氧化碳使壁画产生酥碱、颜料变色。专家们称,短短几十年的景区开发,让古迹遭受的人为损坏超过了过去千余年的自然侵蚀。 对此,不少景区想出办法,例如在游客可触及之处安装透明罩,在室内建筑门口围起铁栏杆,一些地面盖了类似毯子的物品保护隔离。如此这般,游客的人数增加了,但游客离文物的距离却远了。 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向法晚记者表示,文物保护时不我待,在旅游管理和建设中保护文物不应与其他利益进行权衡,而应该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命题。 限流成为有效手段 专业性尚存不足 解决景区游人过多的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限流。这在其他国家早有先例。比如埃及的国王谷吐特阿蒙法老墓,每天限定100人次参观。意大利要求登比萨斜塔的游客必须分小组、分时段,每批只安排15人,在塔上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我国也有不少景区设定了每日游览人数上限。故宫8万人、曲阜“三孔”景区10万人、布达拉宫2300人……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晓琨对本报记者说,限流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游客的舒适度,保证文物的可承受压力。但限流方式应当更具科学性:从短期来看,每天的限流应当分时段分景点配置;从长期来看,景区最大限流的人数控制应当与景区管理能力相匹配,随时升降。 文军表示,面对近几年突然而至的全民旅游潮,部分文保景区的预案并不成熟,在特殊时期,往往动用志愿者等非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维护。但由于志愿者的文物保护与控制人流的专业能力相对较低,并不能及时提供快速反应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李稚田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智慧旅游”对于景区管理者而言意味着“智慧管理”,而管理者应当善于将客流信息变成实用数据,设计科学的管理办法,以更专业的操作,合理规划人流、开放路线、游览时间。他同时强调,“智慧管理”的理念应当贯彻到景区内部人员管理、文物保护、景区开发等方方面面。 预约完成限流引流票务机制待创新 今年“十一”长假国内不少景区执行最大承载量限流措施,但一方面景区依旧拥堵,另一方面,到景区后吃了“闭门羹”的游客心里也添了堵。有业内人士表示,景区公布最大承载量只是一个开始,重点还在于如何限流引流。等游客都抵达景区了才开始限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大力实行景区门票预约制。 孔繁峙表示,目前,门票价格对于调节游人数量的杠杆作用已经微乎其微。预约作为一种提前缓解客流的方式,可以消解游客与景区双方对于不确定性的焦虑。但在操作过程中,景区方面应尽量提升透明度。比如开放电话、网络、手机、实体订票点等多种渠道,满足不同游客的订票需求。更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将预约的数量、时段详尽地公布,给公众参考。 王晓琨提到,预约同样存在风险。时间过长的预约,在参观日期到来前存在诸多变数,这将无助于景区资源的有效配置。 他同时提及另一种游客疏导方式:针对不同类型门票设定时间不一的参观周期。例如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买一张门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多次出入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部分景区在单点时间内的参观压力。我国文保景区同样可以参考类似票务制度,对于单日集中爆发式游客压力,可以起到缓解功效。 藏品应定期回库新增场所充分展示 1987年10月,黄山管理者和资源保护专家受“封山育林”“海洋休渔期”的启发,在国内首创景点“轮休”制度。时至今日,不少文保景区也开启了文物藏品和景点的定期“休养生息”模式。王晓琨表示,文物的定期展出与回库休养,是目前一种比较稳妥的保护方式。 今年3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馆藏180多万件(套文物藏品中仅对外展出1万件。有相当一部分古建筑长期用作业务办公和文物库房。 为疏解远超负荷的客流,故宫博物院此前已启动位于海淀区西玉河的北院区建设项目。李稚田对记者说,文保景区开建新馆、展示藏品,是从文物入手,分流景区游客压力的另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将可以永久展示的固定藏品挪至其他固定或合约展览场所,同样体现出景区的管理智慧。李稚田对记者说,文保景区开建新馆、展示藏品,是从文物入手,分流景区游客压力的另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将可以永久展示的固定藏品挪至其他固定或合约展览场所,同样体现出景区的管理智慧。 沉睡资源有待开发有助实现客源分流 王晓琨对本报记者说,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地处偏远地区,缺乏宣传、交通不便,全国大约有60%的文保景区藏有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迹、文物尚不被世人知晓。若此类地区能够得到良好的开发,也有助于全国范围内的游客分流。 李稚田表示,地方政府应实现“大旅游委”的概念,而非靠景区各自为政。将资源统一起来连片发展,将能够为地方旅游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5860.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文物迎客还得量力而行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