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广州市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家底:目前,番禺区不可移动文物共有75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688处,另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在近年来取得较大成绩,成效显著。 财力、人力、物力到位, 保障文物安全 区文物办针对我区文物数量多分布广,文保资金不足等特点,积极向区政府申请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从2014年开始,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番禺区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等。同时,我区积极向广州市争取修缮资金,分别于2014年拨付484.1万元、2015年拨付666.7万元给我区,在资金上保证对国有和非国有破损文物开展有计划的修缮工作,面对新增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面对如何才能用好这专项资金,使有限的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成为区文物办的一项新工作,一项新挑战。经过认真研究,制定由主任亲自挂帅;经办科室负责人具体跟进;设立文物保护修缮工程部;聘请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做顾问等多项措施,在全区全力推进文物保护修缮工作。每一处文物的修缮工程的实施,都要经过现场勘查,专家认定,修缮方案编制,资金筹措,方案审批,招投标,预结算,验收等一系列的环节。大部分工作对于文物办来说是从未接触过的,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与每个相关单位都要建立联系,这需要经办人员对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全面认识和理解,需要有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办法。经过近二年来的努力,目前,无论是申请广州市专项文物保护资金金额上,还是在完成文物保护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上,番禺区都走在全市前列,并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番禺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走在全广州市的前列,广州市文广新局已准备将我区作为文物保护修缮工作的先进典型向全广州市推广。 我区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现正开展修缮工程的不可移动文物37处、可移动文物1处(何少霞手稿。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大宗祠(善世堂维修工程经过3年多努力,已近尾声,同级别的沙路炮台一期工程正在开展,计划年内完工。瑜园、鳌山古庙群、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茭塘东文物庙、南村公社涌口水闸、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松露小学、番禺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新桥乡公所、石庄戴公祠属抢修工程,修缮设计方案均已通过专家评审和番禺区财政评审,施工单位正准备实施修缮工作。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忠烈祠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计划今明两年完工。市、区政府在资金投入上的大力支持,从文物本体角度治理文物安全隐患问题,及时修缮文物本体,达到“治大于防”的效果。 区文物办从2014年8月建立镇街、村居文物保护队伍,每个镇街聘请一位专职文物保护监督员、每个有文物的行政村聘请一位兼职文物保护信息员。2014年7月完成全区25位专职文保员的聘请工作,同年9月完成全区117位兼职信息员的聘请工作,至今与我区执法队共同组织六期文保员业务学习,通过培训和实操的方式,帮助文保员掌握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业务知识,熟悉辖区内文物的基本情况,迅速上手新工作。现我区文物保护队伍142人已到位,全区752处不可移动文物、117条行政村均有文物保护队伍的管理和保护,文保员、信息员的日常巡查将文物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我办和我区执法队处理,防患于未然,形成区、镇街、村委层级动态管理体制,为以后管理和保护我区文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保障文物安全,排除文物消防安全隐患,区文物办每年在春节前组织各镇街文体中心开展文物安全自查以及抽查工作,对辖区内752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消防安全排查,主要检查消防安全制度实施、消防设施设备等情况。根据2014、2015年检查统计:发现存在用火用电管理不当的有3处,消防通道不畅顺的有9处,灭火设备不齐全的有12处,摆放易燃物品的7处,文物周边环境被破坏的有2处,存在其他消防安全隐患的有2处,贴有危房标志的有5处,共计35处不可移动文物在排查后已经全部整改或妥善处理。对建筑类文物存在较大消防隐患问题,去年我办从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中拨出16.38万元,为全区567处建筑类不可移动文物重新配置干粉灭火筒。每年的文物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工作,保证了我区文物安全度过容易引发火灾的秋冬干燥季节,为全面摸清我区文物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制订当年文物安全工作措施提供了依据。 建立长效的文物安全保障制度和机制,督促落到实处 一时的文物安全措施能收到短期的效果,在资金、人力、物力已经具备的条件下,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效的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并督促落到实处。 我区在国家、省、市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我区文物现状,结合工作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制订《番禺区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专项资金使用遵循“专款专用、保证重点”及“文物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分别负担”的原则,以及国有、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申请专项资金的方式及补助额度等。专项资金救急救重点,灵活使用,对需抢修的文保单位和重点文保单位作出倾斜,规定区级以上(含区级国有文保单位的修缮,按已审定方案预算不超过50%的额度给予补助,对非国有区级以上(含区级文保单位保养维护费、修缮工程费、载体的抢修加固及其他支出项目经费按已审定方案预算不超过70%的额度给予补助,国有、非国有每处文保单位补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区级以下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每处不超过30万元,区级以下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每处不超过20万元,保证我区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科学合理安排使用。 我区文保员队员入职一年余,这支生力军是区文物办保护和管理文物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如何规范管理这支队伍,保障我区文物的安全,文物办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方法,从2014年至今,几经修改,终于制订出《番禺区文物保护监督员管理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文保员的组织与管理、职责与奖惩等等,文保员受区文物办管理并接受我区执法队的指导,同时管理村级117位信息员,区文物办每月不少于4次不定时下村督查文保员工作,督查结果与文保员年终考核直接挂钩。文保员对区级以上文保单位的巡视检查每月不少于二次,对登记保护文物的巡视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每周上报一次巡查情况,文保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传图上报我办及执法队的文保QQ群,至今文保员报来破坏文物周边环境的有2处,未上报审核出租的文物有1处,擅自计划修缮的文物有2处,添加电线电灯设施的有1处,区文物办书面发文4份要求整改,现已全部整改完毕。文保队伍的规范管理,强化区文物办对文物单位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对文物安全隐患的整治,扫除了对文物安全突发情况鞭长莫及、后知后觉的困境,从根本上起到长治久安的效果。 文保员工作的开展和我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依赖各镇街的支持。为加强对文物安全工作的管理,我办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与全区16个镇街文体中心签订《广州市番禺区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书》。16个镇街全部制订本镇街的文物安全工作预案,增强镇街文物工作人员预防突发事故的意识,提高突发事故发生时处置能力。 同时,区文物办以镇街为单位,将镇街的文物安全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评价制度,对于文物安全工作检查不力、监管不严、隐患不除、失职渎职的,在全区通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情况严重的在文物安全考评项目中“一票否决”,该项分数全部扣除,以此加强各镇街对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视,确保文物安全。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6146.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番禺区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