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某某到此一游”,到故宫百年铜缸上刻名字秀恩爱事件,中国游客似乎对“景点刻字”乐此不疲,致使文物古迹屡遭毒手,难逃被“赐字”的命运。近些年来,虽说国人的素质在不断提升,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不可复制,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违法的成本太低,很多时候,相关部门并没有对乱刻乱画,损坏文物者进行严肃处理,并形成一定的震慑力。由此观之,中国游客的素质不高与法律的惩处力度不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只有将国人素质的提高和惩处力度的加大并行,才能从根本上制止古迹刻字之劣行。 新闻解读 “‘张涛,刘雅。’你们秀恩爱别处秀去,把自己名字深深刻在快三百年的文物上,这叫犯罪。”9月11日,网友爆料称,有人在故宫铜缸上画心刻名字,呼吁故宫博物院报案。该事件引起网友热论,并对游客在古迹上刻字的行为表示指责。对此,故宫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类刻画事件,故宫每年都会发生,他们也会视情况调取监控,向公安机关报案。(9月13日《京华时报》 网评员观点面对面 王石川:“秀恩爱,死得快。”在故宫铜缸上秀恩爱,更是作死的节奏。300年的铜缸可归属为文物。此前,故宫相关负责人表示,故宫的每一块砖瓦、每一口缸、每一件展品都是珍贵的文物,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呈现出紫禁城六百年的沧桑,是故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缸上乱刻乱画,不可淡然视之。 司马童:故宫铜缸被刻了一个心形图案,并在图中刻上了两个名字,这对肇事游客来说,其“恩爱”的确秀得可以。但相信除了乱刻乱画者本人,看罢报道者都会深表反感,“我以后游故宫可不想看到刻满无德看客字迹的文物”。然而,反感归反感,且不说此类文明旅游素质不高的现象,至今仍在许多景区时有所见,乃至文物古迹也难以幸免,更为令人忧虑的一面是,之所以连故宫每年也频繁有文物被刻画,是因为违法成本实在太低。 侯坤:由于故宫每日游客繁多,违法者查找难度极大,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处罚往往也难以落到实处。这样一来,刻画文物者的违法成本趋近于零,也就难怪刻画行为这般有恃无恐且难以禁绝了。对此,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文物破坏行为的查处力度,给予文物破坏行为更严厉的警示和惩戒,进而对文物破坏行为形成更有效的震慑,已是十分必要。 张西流:故意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现象,在当今社会比较普遍。究其原因,除了一些人缺乏社会公德和文明素质之外,更在于法律意识的淡薄。特别是,《文物保护法》已经颁布实施了10多年,许多人还不知道在我国有这部法律,因而一些人恣意在文物上刻划、涂污,还以为是一种个人自由,是在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刘建国:面对刻画、涂鸦等行为,不能只是依赖于景区的“私力救济”,而是应该补齐法律短板,赋予法律现实可操作性。道德层面的口诛笔伐,只是一种下下策,对于不文明行为人而言,无关痛痒。如何更好的保护好文物,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议题,还关乎法律议题,因此应该恪守法律立场审视。当道德不足以自律,当法律趋于弱化和无力,就有必要对症下药,以法律刚性倒逼每位游客文明自省。 于文军:此类刻画事件,故宫每年都会发生。乱涂乱刻固然是有的游客素质低所致,因而,必须提升游客的文明素质,加强其自律性。然而,指望道德谴责是乏力的,效果不言而喻。乱涂乱刻频频发生,更与违法成本太低有关系。毋庸讳言,乱涂乱刻频频发生,也折射了文物所在单位在管理上的短板。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经不起不文明游客的作践了! 网友声音 @大家说我十九岁:赐你们一丈红,给御花园的枫叶添添颜色。 @哇呀哎呦喂:刻在300年的文物上,你妈喊你回家剁手! @悠闲散人:年青人要浪漫,管理部门不规范。措施跟到位,浪漫不在“漫“! @手握一坨翔:这恩爱秀的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已经报案咯,等你们出来一定好好“接驾”。哼—— @哗啦啦小何:张涛、刘雅请尽快投案自首。你俩摊上大事啦。 @ennce-lee:点评一下,这字写得也太丑了吧。我好心疼这缸啊…… @心之灵:这俩人必须抓到并公开惩处结果,否则效仿者会有一堆。实在幽默不起来了。 @Summer爸爸的爸爸:为了秀恩爱,冒着会坐牢的风险,年轻人也真是会玩,笑哭了—— @rosiest:这种方式不会让爱情永垂不朽,只会让其遗臭万年。 @DHLH:微博突现一大拨艾特张涛和刘雅的,然后是一堆躺枪的人。真跟闹着玩似的,别去骚扰不相干的人,放过他们吧。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6598.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文物古迹为何屡遭毒手?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