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媒体报道称,南京明故宫遗址遇百亿商业项目开发——中航科技城项目下就是明皇宫遗址,但是上面却在进行商业开发,文物部门对此前明故宫的考古结果也是9年秘而不宣。 当天下午,南京市文广新局紧急召开通报会称,南京市考古研究所一直在对这个地块进行考古,共发现20多处遗迹,种类上包括墙基、房基的遗址、铺砖道路遗址、水井,以及意料之外的涵洞;考虑采取原址或迁址保护措施。因为考古还没有完全结束,专家对已经发现的墙基是否皇城西墙还没最后定论,所以没有对社会发布。 最新进展 考古发现的遗迹暂时回填 南京明故宫是明朝首都应天府(南京的皇宫,更是明代北京故宫的蓝本。 中航科技城项目就紧挨着西安门。随着工程的进展,在该地块不时有黄色的琉璃瓦和青花碎瓷片出现。近日,有媒体爆出,中航科技城项目下就是明皇宫西墙的遗址,但是文物部门对此前明故宫的考古结果却是9年秘而不宣。 昨天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工地被“龙脉豪宅的南京风范”,“皇家地脉、城市中心、贵胄(注:读zhòu,指帝王或贵族的子孙府邸”等字样的广告围挡着。保安人员禁止外人入内,不过远远望去,目前该地块内“归于平静”,没有大干快建的迹象。 南京市文广新局通报,目前该地块的考古工作还没有结束,之前考古挖开的探方,以及发现的遗迹暂时回填,接下来还会继续进行考古。 权威披露 共发现南朝至明代各类遗迹20多处 由于中航科技城地块位于明故宫皇城范围、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埋藏区,且用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根据《文物保护法》,在项目开工前需要进行考古发掘。昨天,南京市文广新局向媒体介绍了地块考古情况。 几年前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开发地块内的考古勘探发掘显示,截至目前,考古共发现南朝至明代各类遗迹20多处,种类上包括墙基、房基的遗址、铺砖道路遗址、水井,以及意料之外的涵洞。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该地块考古项目领队岳涌介绍,考虑到合理性,在地块内的东北、西、北、南等方向选择7个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发掘的重点目的,是找到皇城西侧城墙的走向,重新确定已经消失城墙的位置以及城墙是否有拐弯。” 发现疑似皇城西墙,但拐点没找到 根据考古发现,南京市文广新局今年7月15日向金城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中航工业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下发《关于中山东路518号A1地块地下文物保护意见》:文物部门向开发商提出保护其中的4处遗址——“对研究明代皇城格局及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应予以原址保护展示。” 首先是明代皇城疑似西墙的墙基。这段墙基长度约有150多米,宽度在8至12米,内部以一层夯土、一层碎砖的叠加形式,逐层夯筑。“这段墙基与西安门几乎在一条直线,与其他发现的明故宫城垣较为吻合,所以我们认为有可能就是皇城的西墙。但专家现场看过之后,认为要继续进行考虑,把皇城西墙和南墙的拐点找到,才能把‘极有可能’变成‘确信’。” 不过,江南时报记者也注意到一个细节,在考古研究所通报的PPT上,都是以明城墙西墙来称呼这段墙基。 意外惊喜,一处涵洞成人可弯腰通过 在这段城墙上,考古人员还意外发现了一座穿过墙体、高1.75米的涵洞遗迹。“这是一处皇宫内非常重要的取水通道,根据研究得出的明故宫复原图,皇城西墙内就是宦官所在的‘宫内诸监’。当年这些紫禁城里的服务人员可能就是通过这个涵洞,获得生活用水。”岳涌介绍,这个涵洞宽3.6米,东西长6米,高度为1.75米,成年男性完全可以弯腰从里面通过。此外,考古人员还在涵洞的两侧找到了相互连接的明沟与蓄水池遗迹,而且蓄水池位于疑似皇城的西墙之内,可见这些遗址相互构成一套完整的取水系统。 第三处遗址是一座明代的古井,保存较为完整。“虽然发现时古井内部被砖石碎瓦填充,但清理之后,我们发现结构完好,应该是皇宫内用的井。”此外,地块内还发现了一座南朝时的砖井。这个井是七边形的,底部铺着木板,考古人员根据砖头上的莲花纹和砖头的形制,确定了其时代。这一发现也证实了南京城市叠加型的历史发展特点,由于六朝建康宫的核心在大行宫,所以这座南朝井可能在六朝皇宫的东侧。 记者追问 为什么有的遗迹不保护 此次发现的遗迹共有20多处,但目前提出保护的只有4处,为什么有的遗迹不保护呢?岳涌告诉记者,这些遗迹包括铺砖道路、房屋地基等。考古部门发现,它们残缺破坏严重。岳涌向记者展示了一张铺砖地面的图片,这条路上仅剩下几块碎砖头,集中在一个角落。“这个地块此前是厂房,历年来不断有人盖房子,明代的地层比较浅,所以容易受到破坏。而考古是2000年后才进行的,所以我们现在找到这些遗迹时,已经残破不堪,保存下来的价值不大。” 考古结果为何9年“秘而不宣” 早在2006年金城科技大厦项目开工前,文物部门就对这附近进行了考古勘探,并发现了文物遗存。那么为什么9年以来,一直没有向社会公布?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祁海宁介绍,早在2009年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南京明故宫》,就已经对之前明故宫区域内的相关考古发现公开对外发布,不存在“秘而不宣”。 对这一说法,现场有记者却表示,这本书出版了,并不见得有多少普通人会去买。整个社会都在渴望与文物保护有关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在这个时代,文物部门应该更加主动地多发声。 言论>>> 南京文物保护何以困难重重? 跑了七八年城建、规划,写过很多有关南京涉及文物的重大工程,一次次的经历告诉我,因为“首长工程”、发展经济等缘故,文物保护常常被漠视,只能无奈地为工程“让路”。 一些重点工程,特别是一些“首长亲定的工程”,往往是长官意志代替法律规定,基层文物、规划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考虑到自己的“官帽子”,有的不开展前期文物保护工作、没有土地和规划许可证就默许工程开工建设,有的开展了文物保护工作却最终顶不住领导的工期紧等“大帽子”,甚至草草发放本不该发放的许可证。很多违法工程“一路绿灯”。即使文物违法被毁的事情见诸媒体后,因为地位羸弱,“说话没分量”,文物执法时往往草草处理了事。而在一些没有责任感的开发商、施工单位眼中,商机与经济利益更急迫。我在施工现场采访时就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边是建筑队,一边是考古队;建筑队为了赶工期,催着考古队尽快发掘。这次的中航科技城事件,在商业地产开发面积与考古面积天壤之别的情况下,同样难逃这样的嫌疑。 没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毁掉古建筑、重建假古董等行为,也让南京城日渐失去个性。从国家到地方,法律法规需要继续修订完善,以应对日益出现的各种新状况;而南京的市领导,以及城建、规划、国土、文化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则需要从观念的根源处认识解决问题,如此,文物遗存保护不力的现状方能有所改变。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6758.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明故宫遗址遇百亿商业项目开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