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路高歌猛进到直接掉头向下,2012年艺术品市场的变化可谓用“惨淡”来形容。 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暨芷兰雅集2012年度峰会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受宏观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艺术品市场的调整不可避免,但调整过后,各参与方将渐趋理性,有助于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成交额“缩水”近半 在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12年遭遇调整。据雅昌艺术品市场监测中心负责人关予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秋拍期间,全国共有272家拍卖公司举办了秋季拍卖会,上拍拍品数量总计28万件,其中仅11.6万件成交,成交率42%。加上今年春拍的281亿元,共计536.9亿元,与去年的968亿元相比,减少44%。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衡量市场热度的高价拍品数量急剧下滑,以亿元拍品为例,2010年秋拍中,成交价上亿元(含佣金)的拍品有16件,2011年春拍也出现了15件亿元拍品,而2012年秋拍,截至目前仅有1件亿元拍品诞生。 对此,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在出席峰会时表示,虽然艺术品市场总体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但最关键因素还是市场资源枯竭速度太快,好的拍品越来越少,导致拍卖公司征集困难,这是目前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而北京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也认为:“腰斩,不是行情腰斩,是成交额腰斩。同一张齐白石,并不是说以前可以卖两百万,今年只能卖一百万,而是去年有5张齐白石,今年变成了2张或者3张。根本原因是作品征集难,市场下降的通道里没有人愿意出售藏品。” 此外,以投资为目的的资本陆续退场也成为此次调整的重要因素。雅昌市场监测中心负责人关予在论坛上表示,投资资本退场是艺术品市场缩水的一个原因。“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一拥而上,没有意识到风险控制。一旦市场衰退,原本的风险意识跑出来,纷纷退场。” 各方逐渐回归理性 虽然各方对艺术品市场“调整”已达成共识,但对市场预期及何时“见底”仍持异议。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副总裁寇勤认为,艺术品市场遭遇的最坏状况已经过去,经过1年多的调整,无论是成交状况、市场行为还是各方心态都在逐步向好,市场下滑的势头有所缓解。特别值得说明的是,经过此轮调整,艺术品投资的心态、投资取向和行为都将更加规范,收藏者不顾自身能力扩大艺术品投资规模等现象也有明显改观,市场参与各方渐趋理性。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旭则表示,艺术品市场发展20年,有高潮的时候,也有相对较淡的时候,艺术品市场并不是“问底”的问题,而是逐步回归的表现。 艺术批评家朱其也认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疯狂和泡沫化之后,目前市场正逐步回归常态,好的艺术品诞生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购买的速度。 收藏家刘锡荣则依据多年的收藏和市场研究经验分析后认为,“未来两三年会是调整期。这个期间如果是抱着鉴赏、收藏的虚心态度,反倒是一个学习和了解行情的好机会。”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8646.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艺术品拍卖成交额遭腰斩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