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研习金石书画已逾半个世纪。家人眼中的李立,是自立不息的典范,“他从农村出来,一生全靠自己单打独斗,谦虚好学”。 1925年,李立出生在株洲,一个距离齐白石居所不到30里的地方。因7岁丧父,李立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喜好金石书画,家中拥有大量作品收藏。这些字画上的图章打动了他,此后李立便常常到附近找石头,打磨后自学刻印。“他当年考国立艺专都是借钱去考的,后来拜师齐白石也是机缘巧合。” 18岁时,他自制一册《石庵印章》。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将其作品寄给远在北京的齐白石老人,没想到当时已83岁高龄的艺术大师竟回函四页并称其“刀法足与余乱真”。 渐渐地,李立的金石书画开始声名鹊起。然而,即使后来名满天下,他依然谦虚地说自己未得大师真谛,不敢以“白石弟子”自居。 不画印稿,以刀代笔 李立自幼爱石成痴,自号石庵。成名后,他在长沙的家取名为“石屋”。在书法上,李立擅长甲骨、钟鼎、小篆、铁线。用笔遒劲,风格古雅浑朴挺拔独具匠心。他的花鸟画,不但发扬了“以形写神”的传统,又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飘逸脱俗。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世界文化名流以及日本前首相竹下登等刻印。由于他不画印稿,以刀代笔,刻削如泥,顷刻而成,故有“神刀”之美誉。其作品与王福庵、齐白石等前辈一并被选入日本出版的《现代中国著名印人三十二家》。其力作《毛主席诗词印谱选》、《李立金石书画集》等饮誉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要外孙女做人民美术家 12日,李立家人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老人家即使九十高龄,每天依然坚持创作,生病也不例外。“他每天工作到三四点。”“是下午三四点么?”“不是,凌晨三四点。”这样一直持续到今年5月份。 老人希望后代也能走艺术之路。如今,一个孙子学习篆刻,一个外孙女从事美术工作。外孙女考美院时,他还在她书上写着:“不要当音乐家,不要当舞蹈家,要做人民美术家。” 追忆 不排斥新鲜事物 弟子眼中时髦好玩的老头 媒体人虢筱非是李立弟子,曾来往其家中三十多年。在他眼中,李立老师对艺术精益求精让他印象最深,“我曾经做了一本书,想请李老师写几个字,他现场写了两幅,不满意。当时已是晚上,他要我第二天再来拿。结果第二天,他又拿出了5张出来,要我选。他对自己的作品做不到敷衍了事。” 虢筱非回忆,“20年前,我在他家里学刻印,有一个残疾画家抱着一大捆画到他家里去,他每张画都给对方题字,联系场地,帮他办展览。”认识老师三十多年,除了学艺术,还学习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老师那么大名气,却从不发脾气,年轻人都做不到。” 除此之外,李立给人的印象还有“时髦”,“他很开放的,唱歌跳舞都喜欢,对新鲜事物不排斥。心态很年轻,这也许是他长寿的一个原因。玩手机玩得很溜,短信这些都会发。八十多岁了还敢玩跳水冲浪,是一个很风趣的老人家。” 11日晚,得知李立过世, 虢筱非发来一副挽联表哀思:曾沐春风,卅载慈音,刀石嘣嘣承惠泽;顷闻霹雳,两行浊泪,江流汩汩透哀声。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9044.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湘籍金石书画家李立去世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