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书画有什么特点?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中最杰出的代表,勇于革新创造的书画家,不仅如此,他的人品很高尚,所以社会上对其书画墨宝视如拱璧,许多人喜欢收藏他的书画,但是由于对于他的画不是很了解,所以有时候可能真假分不清楚,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郑板桥书画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喜欢收藏他的书画的人,只有对他的书画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容易的辨别书画的真伪。 如何正确掌握板桥书画风格特征,以真迹为依据,通过比较发现疑点,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真伪之结论,这是识别板桥书画主要依据和基本方法。板桥绘画以兰竹石为主要描写对象,也画过松、菊、梅、佛手、香圆、虾、蟹、菱角,但流下来的作品较少。擅长水墨,极少设色。在板桥兰竹石中,我以为竹第一,兰第二,石第三。其绘画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具有力的美。 用印:板桥印章笔力朴古,逼近文何。其书画中用印,一部分自刻,一部分他人刻,据统计,在板桥130余方用印中,自己所刻占用印总数百分之七十。上海博物馆编有《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收有极桥常用印95方,可作为鉴定板桥书画真伪的依据之一。 书法:板桥每画必题,每题必诗文,都离不开书法。楷、行、草、隶、篆书无不擅长。而最能代表他书法成就的是他所谓“六分半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多体合一。用他自己的话说即“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汉八分隶书的一种,字体似隶而多波磔。(二)以画为书。何绍基说;“极桥字仿山谷,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三)摇波驻节。这是板桥笔法的特点,她常夸张黄山谷的长笔画。爱採用其摆宕之势。善用蹲笔,多用于转折处,而且按得较重,有力透纸背之感。其蹲衄之处,撇在接近收笔之间,而捺则收笔处,亦属隶书之隼尾波。(四)乱石铺街。在一幅书法中,善于利用对立统一法则,字常写得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正正斜斜,方方圆圆,肥肥瘦瘦,疏疏密密,虚虚实实,浓浓淡淡,点画之间,字字之间,行行之间,参差错落,千变万化而不失法度,颇似“乱石铺街”、“浪里插篙”,有着音乐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五)一字多变,如《古书评》中出现的七个“书”字,即其中写法,可谓丰富多姿,极尽变化之美。 这是一幅书法作品,书写的是杜甫的《春望》,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此书法,虚实结合,浓淡有致,该书法不难看出,它的气韵和启功大师非常之近,可见李传波老师的功力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凡的境界。 此幅书法作品无论是挂在家中客厅书房或是企业公司办公室都很不错,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提升自身品位和修养的作用,作为礼品馈赠他人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而且,此幅作品用于投资收藏也相当不错。 画竹。他说画竹是“无所师承”,其实是无一定师承,不泥古法而已。从题画诗文得知他学习过李夫人、苏轼、文同、吴镇、徐渭、高其佩、石涛、禹之鼎、尚鱼庄等人。强调“师造物”。在家乡住处和衙斋处种了许多竹子,“画竹多得于纸窗粉墙日光月影中”。爱竹成癖,“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创造了“郑竹”,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创作三段论以及“胸无成竹”论。画竹“冗繁削尽留清瘦”,所谓“一杆瘦”,名曰“细竹”,细而不弱,坚韧挺拔“如抽碧玉、如青琅玕”,具有“清癯雅脱”之美。常常是“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以少胜多,画外有画。随手画节,多不点节,添出主枝,省去大量小枝,虽笔断而意连。叶少而突出竹子的“劲节”,叶肥以加强竹子的青翠感。打破竹家所忌,画竹为桃、柳叶,而“不失竹意”。浓淡相宜,干湿并兼,中侧锋兼用之。以书为画,竹中瘦叶以黄庭坚“飘洒而瘦”的书法笔法写之;竹中肥叶以苏轼“短悍而肥”的书法笔法写之。 画石。学倪云林、万个。云林画石先用侧锋勾轮廓,再反复皴擦,不用染,这是不同于黄公望的地方。板桥取云林侧锋用笔,以白描写意手法写出坚硬之瘦石轮廓,不施渲染,但不作反复皴擦,而石之圭角比之云林更加明显;又取万个数笔皴,但不作披麻皴,而是用北宗斧劈横皴,又取苏轼丑石之势,熔铸成郑家之石。历代画家画石多画太湖石(柔曲圆润、玲珑剔透。以苏州洞庭山为著名产地)。而板桥则画黄石(雄浑朴茂,秀峭崚曾。以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镇江圌山为著名产地),他爱画黄石,强调有峭角,也许更能借此抒发其胸臆吧。她画石一般不点苔“惧其浊吾画气”。 李传波四尺横幅书法作品《郑板桥 • 竹石》(红竹画) 这是一幅红竹题诗画,作品题款“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这是郑板桥的诗句,题目叫《竹石》。郑板桥善画竹,《竹石》是其一幅画中的的题诗。主要是赞美竹子的高风亮节。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意思是说画中的竹子再像,画的再好,也不能完全表达出竹子所蕴含的精神。“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意思是不需要像那个和尚一样每天都报竹子的平安,因为竹子的高风亮节我们都是知道的。 画兰:学苏轼、郑所南、陈古白、僧白丁、石涛、颜尊五、陈松亭。是有选择地学,主要学陈古白、颜尊五、陈松亭秀劲一路。郑所南画兰好画根,板桥表示“不作此激烈语”。郑所南画兰不画荆棘,谓是纯君子绝无小人,板桥未学之。苏轼画兰常带荆棘,谓惟君子不能容小人,板桥学之。石涛画兰“过纵”,板桥也不学。他很少画盆中兰,而多写山中之兰。认为山中之兰“春夏之气居多耳”。有“春夏之气”必有“香气”,板桥画山中之兰,力图追求的就是所谓“郑家香”。他笔下的兰花叶短而力,花劲而逸,叶暖花酣气候浓,一片茂盛之状,正是“数尺之箭,数月之花”,有数十里之香的“春夏之气”。在画法上的特点是:叶尚古健,不尚转折,用笔直来直去,却逐步顿挫,留得住笔,否则便直率无余味,叶转处用笔蹲,体劲而用腕,写花雄浑挺拔。 南京经典拍卖公司从民间征集得来参加拍卖的一幅郑板桥《兰竹石三友图》轴,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十月七日54岁作于潍县。纸本、水墨,纵100厘米,横115厘米。山石前画竹一株,顶天立地,以小竹经纬其间,疏密、浓淡、长短、肥瘦、随意徐疾,构成大局。山石上写兰两纵,秀叶疏花见姿致,自有一种春夏气。山石淡墨以白描手法,寥寥数笔钩出遒坚的山石轮廓。山石上有浓墨数笔点苔,板桥曾谓“从来不作苔花点,今日微添一两斑 ”。右上方有板桥自题七言绝句,署有板桥郑燮款。钤印二:“板桥”(白文)、“橄榄轩”。 此画曾由著名诗人、四川省文联党组织书记戈壁舟(1915—1986)先生收藏。左下角钤“白石老人”印一方,证明齐白石也曾观赏鉴定过证幅画。右裱边有萧平先生题赞:“板桥居士《兰竹石三友图》真迹,作于丙寅之春,居士年五十四,正值盛年,故笔力纵横劲健是可宝也。左下钤白石老人一印,乃其所经眼也。戈父萧平识。”作品因保管不善,画面有所破损。启功先生也曾鉴定过这幅画,当时给我看过这幅画照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他的手稿《击脑集》中记录了其题款:“口口口口含瑞色,竹枝落落见清风;口口笔法偏嫌拙,总为峰峦愧蜀中。乾隆丙寅小阳春廿有七日,画奉口亭老寅长兄先生,板桥小弟郑燮。”其中就有七个字缺失。时隔多年,不知哪一位“高明”的裱画师,在修补时,将题款上字句残片又一次破损并按错了位置,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口口峦峦含瑞色,竹枝落落见清风;口口笔法偏嫌拙,总为峰口口口口。口口丙寅小阳春廿有七日,画奉口亭老寅长兄先生,板桥小弟郑燮。”希望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尽管如此,从画面总体上看,仍不失原作之基本精神。 郑板桥书画有什么特点?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字画如何鉴别的知识,可以登陆古玩收藏网了解,古玩收藏书法竭诚为您解答。想要购买到字画真品正品可以登陆古玩收藏网网站,古玩收藏网是一家专门从事网上字画交易的网站,网站中的字画都是手绘真品,所售字画均经专业的字画鉴定师、评估师的鉴定,更加保质、保真。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位消费者的利益,古玩收藏网采用7天鉴赏期,7天内可以无理由退换货,质量有保证,价格实惠,是选购字画的理想之地。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9410.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郑板桥书画有什么特点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