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趋于一体化,文化上较为封闭的中国也开始尝试着融入世界这个大家庭。上个世纪以来,中国画家为使中国画走向世界,努力奋斗了近百年。有这样一个人,一生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却一直在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的直观生动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从而去摸索着中国画的未来。他亦是新中国第一批从西方回国报效祖国的画家之一。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书画家吴冠中。 一次军训,理工男爱上“美”之宇宙 真诚的艺术家,总是和艺术一见钟情。吴冠中的艺术起点在什么地方呢?吴冠中生前一直不断地提起自己艺术生涯的发端是因为朱德群的一句话。1936年之前他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位画家,在之前他就读于浙江大学代办的省立工业职业学校,他希望以实业干就一番大事。但一场为期三个月的新生校际联合军训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就读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朱德群因为个子大,排在队伍的前头,排队尾的小个子吴冠中与他聊天,知道朱德群是学画的,吴冠中说,“我也喜欢画画。”朱德群就建议他放弃电机专业,并带他去参观“杭州艺专”。吴冠中在自传《我负丹青》中这样形容那次参观给他带来的人生巨变“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图画和雕塑,强烈遭到异样世界的冲击。我开始面对美,美有如此魅力,她轻易就击中了一颗年轻的心,她捕获许多童贞的俘虏,心甘情愿为她奴役的俘虏。十七岁的我拜倒在她的脚下,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 "这是一幅水墨山水画作,远方是茫茫群山,山上郁郁葱葱,江河边一条小道延伸到山坡上,上面房屋林林总总,看来是人丁兴旺,江河里两艘帆船正在停靠在岸边。中间一条江河风平浪静,从整体来看,一派山环水绕的感觉。山水画向来是中国画的经典题材,山为靠山,水为财源,江河长流,财源不断,而帆船又有一帆风顺之意。 “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 吴冠中不仅是一名大画家,还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十分强烈的人,吴老一生捐赠无数。2008年9月,高龄89岁的吴冠中将个人113幅,当时价值约6600万新元的画作捐给新加坡美术馆,在中国和新加坡引起很大反响。2010年,吴冠中再赠5幅水墨作品给香港艺术馆作永久收藏,据介绍,此次香港艺术馆获赠的5幅画作均为水墨作品,其中4幅为2010年的新作,包括《休闲》《幻影》《梦醒》和《巢》;另一幅为2001年创作的《朱颜未改》。 在200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中,有其精神父亲鲁迅的形象与野草共生出现在作品《野草》中。吴冠中说过,“鲁迅我是非常崇拜的。我讲过一句很荒唐的话: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那时受到很多攻击,说齐白石和鲁迅怎么比较。我讲的是社会功能。要是没有鲁迅,中国人的骨头要软得多”。 沈兆祥四尺横幅山水画作品《溪山人家》 "本幅作品左上部分画有一片湖水,水中山影倒立,水面在淡淡的水雾笼罩下给人一种朦胧感。近处的树木遮挡住了湖面的一部分,形成了视觉上藏与露的对比。湖边山峰的阴面用浓墨描绘,表现了山的阴阳和光线的明暗。在湖边一侧,湖水沿着山坡向低处流淌,在途中形成了两条小溪。小溪曲折弯转,体现了水的流动之美。两条小溪中间的树木不仅修饰了画面,还对小溪的源头形成视觉上的遮挡,丰富了画面内容和层次。 艺术家需要“自家真情” 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此番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目的只有一个: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不久,笔者便亲身领略了吴冠中的认真劲儿。 1993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与香港东方艺术中心联合举办“东方杯”国际水墨画大赛,邀请吴冠中评委会主任。评奖的当天上午,七十多岁的吴先生准时来到人民日报社,穿一身休闲的西服,脚着运动鞋。 第一轮,淘汰不佳的作品。礼堂四壁挂满画作,有的只能放在地上。粗劣不堪的作品自然遭淘汰,但形式不错的也会有同样的命运。每每见到模仿评委画风的作品,评委们都会会心一笑:拿下!所有模仿作品一概落选。模仿妨碍艺术家的真情流露。担任评委会主任的吴冠中给大赛的题词是:“自家真情,勿效东施。” 第二轮,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吴先生认真地审视每一幅作品,远看近观,有时屈膝下蹲审视作品,不时在小本子上认真记录,整整忙碌了一整天。 吴冠中不仅是当代画家的典范,也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智者。吴先生曾经形象地概括了处理出入关系的诀窍。他曾这样为青年画家指点迷津:“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51046.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书画家吴冠中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