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昭书法。书法名家的相关知识是书法爱好者关心的对象,对于书法收藏和投资者而言,了解书法家的先关内容,可以更好地知道书法方面的特点和艺术特征以及通过书法成就和书法地位来判断未来书法的价值,在收藏和投资时做出正确的决定,秦德昭是有名的书法家,书法成就显著,擅长楷书书法,学欧体,多次参加比赛,成果显著。 一、秦德昭简介 秦德昭,字庆祥,号禾翁。1942年生于河南唐河县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受到祖父影响,酷爱书法,在家境极度困苦的情况下,仍刻苦练字,从不辍笔几十年。现为书法专业教授,从事书法教学二十余年,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书法人才。书法擅长楷、行、曹、榜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对外友协艺术交流院特聘书法家、海协会书画交流分会创会理事、新华社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华民族文化联合会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协李成连先生四尺竖幅传神大作《精气神》 中国书协李成连先生四尺竖幅传神大作《精气神》,笔力雄健,运行流畅,有接仙气而纳百川之势,更有趣无穷而境无界之象。力透纸背,变化多端,驾驭自如,且润燥相间,浓淡适宜,境界当在老辣纷披与含蓄蕴藉之间,有一种老练且丰富多彩的达者之风。 二、秦德昭书法特点 秦先生兼善诸体,尤长于小楷,其小楷取欧法。楷法至唐大备,名家辈出,于法度谨严则首推欧阳询,有剑戟森严之评,谓其尤得大王之骨。秦先生小楷既以欧法为根基,自是度矩无失,体骨刚健.又参以洛神、灵飞及晋唐写经、元明诸家,数十年浸淫,又因书法教学为其本职,教学相长,于古典精粹日夕揣摩通悟,融汇诸家精要,故能于法中取秀韵、于法中寻逸趣。其小楷书于竣整劲健中现秀逸婉媚、于端凝沉毅中得隽雅疏朗,功力韵致并重,令观者忘倦、识者叹服。及至通篇谋布,由每字每空之权重,推及整幅,精当无失,兼以界格方严,勒划精整,经典小楷章法之美于斯尽矣。先生于小楷书法之笔墨应用亦颇有心得,绢纸别用,漆烟合研,深为考究,又善用泥金膏书瓷青宣,另是一番金碧辉煌,端丽大雅。 三、秦德昭书法地位 早在1994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正书展览,秦先生即获大奖,一时翰苑瞩目。先生绝未就此止步,遇大展逢征即投,虽不问结果,然斩获颇丰。至今又十余年,几无一日辍笔,可谓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其精进可知。 秦先生榜书径以其小楷之法拓而为大,多用如椽斗笔,或兴至时双笔并持为一,为行为草,皆能真力弥漫,浑穆端严。 观山四尺横幅《室雅兰香》笔力雄健灵秀俊美 “室雅兰香”这个词语出自郑板桥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和《陋室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多用于形容居住环境高雅而有格调。这四个大字属于楷书,苍劲有力。 观山四尺横幅《室雅兰香》笔力雄健灵秀俊美。这幅书法作品挂在家中或办公室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而且具有提升家或办公室品位的作用。 室雅让人远离尘嚣,凝神静气,思接千古,也是适宜品性儒雅之人的住所。兰花内敛安然,香气高雅,姿态飘逸,有君子品性。 秦先生立业惟勤,立身惟俭,早岁坎坷,及得教职,数十年清贫自守,近年鬻书收入颇丰,出行仍每以单车代步。无常嗜,惟乒乓球拍随身携带,得闲即行挥运,技艺颇精。以其自强不息,故其行也健,精神矍铄,以近古稀之年书小楷犹能力贯神注,妙到毫巅。 秦先生书艺以古为法、以法为本,近年书坛劲刮“流行书风”,先生不为所动,仍以古雅唯美为尚,正可谓当代典型传统派功力型书家。 四、秦德昭书法成就 1995 参加编写全国第一部示范书法教材《师范书法基础教程》,2002年获“兰亭奖”。1997.11 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全国规范字叔法大赛”一等奖。1998.3 全国“首届书法家作品展评”三等奖。2008.2.25 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10.15 浙江余姚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 2010.6 行书对联,上海世博会收藏。2010.9 参加日本第十四回全日中书画大展获最高奖。2010.11.27 参加钓鱼台国宾馆“中华希望之树”救助活动,草书《春江花月夜》以10万元拍卖成交。2010.12 榜书巨作“正气”故宫博物院收藏。 秦德昭书法。了解书法名家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的欣赏书法作品,品味书法魅力,为书法收藏和投资做准备,选购书法作品到古玩收藏书法,古玩收藏字画商城是一家专门从事网上字画交易的网站,网站中的字画都是手绘真品,所售字画均经专业的字画鉴定师、评估师的鉴定,更加保质、保真。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位消费者的利益,古玩收藏网采用7天鉴赏期,7天内可以无理由退换货,质量有保证,价格实惠,是选购字画的理想之地。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52244.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秦德昭书法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