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级工艺美术师、 福州木雕(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叶国强来说, 木雕却是家人一般的存在。 叶国强从小 闻着木香、玩着木块长大, 从艺29载, 他对木雕一直保持着“如饥似渴”的心。 7月24日,记者在福州象园木雕非遗传承示范基地 见到了叶国强, 他正忙着筹备八月的象园木雕展览。 他说: “我们已经坚持好几年了, 就是希望 越来越多的人 能近距离欣赏象园木雕, 感受艺术之美。” 从小把木头当玩具 因一个传呼机爱上木雕 “70后”叶国强出生在福州晋安区凤坂村,父亲叶祖应是象园木雕工艺的老艺人。 叶国强从小就看着父亲每天对着木头敲敲打打。在别的孩子玩玩具的时候,他的玩具是自己做的木剑。 “我对木雕太熟悉了,家里都是大大小小的木雕,好像空气一样习以为常,是家人一般的存在。” 真正爱上木雕是在17岁, 叶国强说,起因是为了一台传呼机。 “当时摩托罗拉中文传呼机很流行,我想买一台钱却不够。”叶国强回忆。 父亲让他独立完成一件作品,承诺卖出后的钱可以去买传呼机。 这可难不倒叶国强,木雕的技法早已在耳濡目染中刻在他的心头。加上在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的学习,他很快便完成作品,最终得到了心仪的传呼机。 一经爱上, 便是一辈子的约定。 从此以后, 叶国强在木雕的世界里越走越远。 艺术创作需要灵感。 在叶国强看来, 童年在田间地头肆意奔跑玩耍, 福州的一草一木, 都是他日后创作的养分。 荣获福州市第十六届“如意奖”一等奖的作品《午后》,灵感便是来自于小时候的乡村生活。 劳作后的农民坐在自家后院的木凳上悠闲修整着胡须,他身上穿着的便是福州旧时特有的“折折裤”。 叶国强对作品 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和认真。 他笑称,自己是处女座。每件作品都希望能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到达完美。 有好几次作品已经卖出,当交接时,他盯着看了许久,感觉不妥,又忍不住动手修改起来。 坚守老手艺 寻求新变化 让木雕走进寻常百姓家 如果说 对象园木雕的坚守是刻在骨子里的, 那么不断变化 就是叶国强对自己的要求。 叶国强坦言, 之前不少人对象园木雕的印象 还停留在过去摆在家里的“老古董”, 市场受众不断缩小,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改变虽然艰难, 却必须有人迈出这一步。” 近年来, 他将许多注意力 放在了创作清供花卉挂屏上。 “木雕并不是只能一成不变的,它与其他艺术形式是可以‘混搭’的。 我尝试把木雕与大漆进行碰撞,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在审美相结合,既可装裱悬挂,也可以嵌入屏风,融入日常的家居生活中。” 不仅如此, 叶国强还将雕刻运用在 文房、生活实用器等。 将小叶紫檀雕刻成荷叶式的笔洗、用木头雕刻成叶子一样的茶则、将黄杨木制作成潮玩摆件…… 他从现代人喜欢的小饰品、小摆件等入手,让艺术走进更多的群体。 产品不愁卖,作品口碑佳, 但叶国强仍有忧虑: “学习木雕的年轻人还是太少了!” “我相信木雕不会消失,但是可能会弱化,所以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木雕的学习中。”叶国强说,“学习木雕需要耐得住性子,吃得了苦,我希望教给年轻人的不仅是木雕的手艺,更是坚持不懈的精神。” 为了让更多人喜欢上木雕, 叶国强除了收徒授课, 还在马尾开了一间工作室。 工作室约500平方米, 展出近100件作品。 叶国强欢迎有兴趣的市民, 通过预约来工作室, 亲手体验木雕技艺, 感受木雕的艺术魅力。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福州古董”出圈了!这位传承人,了不起!的评论